社联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动态 > 社联新闻

市社科联2008年度工作总结

    2008年,市社科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组织全市社科界“五路大军”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齐心协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和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为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公众社科素养和社科工作者服务,在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社科评奖、咨询服务、社团管理、机关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为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把握正确方向,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不断深入
    一年来,市社科联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一是组织理论学习。为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年初,根据市委关于开展理论学习有关文件的要求,制订了学习计划,通过常委会、全委会、秘书长会等方式,对理论学习活动做了具体安排,提出了落实意见,《武汉学刊》及时宣传推介理论学习成果。同时还订购一些理论刊物,分送学会负责同志学习,组织机关干部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专题读本”,帮助大家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将理论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
    二是抓好理论研讨。在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武汉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批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武汉地域特色的课题,组织武汉社科界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研讨活动,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武汉学刊》开辟专栏加以评介,同时选编部分课题以《社科联动态》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送,促进了成果转化。
    三是开展理论宣传。一年来,围绕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建设、弘扬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理论宣传活动,发动和组织专家学者进企业、学校、社区、农村进行多种形式的宣讲。如邀请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在武汉图书馆向市直机关部分单位的领导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专题报告,组织专家到常青花园等地就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这类宣传活动深受干部群众欢迎。各学会也纷纷围绕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问题开展宣讲活动,收到较好成效。
    二、紧紧围绕中心,决策咨询水平逐步提升
    一年来,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武汉改革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和组织全市社科工作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提升了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中心工作组织课题研究。着眼于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奋斗目标,围绕推进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向学会发布招标课题,对入选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全年共立项课题23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9项,资助22项,自筹经费课题1项。在组织部署督促学会做好课题研究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市社科联重点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哲学社会科学巡礼”、“整合社科科普资源,提升武汉市民人文素质”等项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肯定。
    学会开展的研究课题不少在学科领域或行业系统产生良好影响。如市党建研究会承担的全国党建研究会下达的“营造党内基层民主讨论环境和健康宽松的氛围,发展平等和谐的党的关系”、“中高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等课题;市国际税收研究会承接的国家和湖北省学会下达的重点课题“完善税源管理的国际借鉴研究”、“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税收政策研究”、“关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税收政策研究”等;市财政学会撰写的“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武汉城市圈发展”等调研报告,都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称赞,为武汉社科界争得了荣誉。
    二是举办“首届中国武汉炎黄文化论坛”。 4月22日,我们与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武汉炎黄文化论坛”,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论坛以“弘扬炎黄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共收到与会代表论文58篇,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就弘扬炎黄文化进行了研讨。活动的举办,扩大了武汉社科界对外交流的渠道,增强了武汉社科界的影响力。
    各学会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学术交流氛围浓厚。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于9月承办了由中国工商学会组织的“全国十二城市理论研讨会”,收到论文36篇;市法学会举办了主题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法治协调与保障”的“法治论坛”,共收到论文43篇,论坛得到市领导和“8+1”城市圈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市教育学会于4月主办语感教学演示会,来自武汉城市圈和部分省市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参加了学术活动;市律师协会于11月在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的“海商法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两项活动在各自行业和学界均有一定影响。
    三是开展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武汉学刊》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并在市社科联网站上同步发布消息。各地读者纷纷投稿,在一百多篇征文稿件中,筛选、刊发文章40多篇,其中十多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不少专家学者评价:征文活动主题突出,参与面广,文章质量较高,组织活动的经验值得推广。
    各学会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组织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上,由市党建研究会选送的《坚持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文入选大会交流发言,我市是唯一作大会交流发言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名人协会与长江日报共同主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30余篇,11篇文章获得优秀奖。
    四是把握重点办好《社科联动态》。《社科联动态》是反映社情民意、社会科学动态、市社科联和学会工作的快报,专送市级及有关部门领导参阅的内参。一年来,我们通过这一载体,先后把专家学者就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问题所推出的研究成果,以及市社科联和学会开展的重大活动进行编发,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分送,供领导参阅,取得良好效果。
    三、开展社科评奖,打造社科品牌
    武汉市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市社科联高度重视,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评奖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一是建立制度。于2008年年初便组织专班,认真筹划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借鉴往届社科评奖经验和其他省市评奖做法,结合当前实际,在多方征求有关领导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评奖机制,出台《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方案》,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严格程序。4月18日,在市委会议中心召开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同志在会上作评奖工作动员报告,对评奖工作作总体部署。此后共有70余家单位526项申报成果符合参评条件,取得参评资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经过专家委员会委员通过初评、复评、终审三个阶段的认真评审,最后投票表决确定获奖名单。此次评奖,共评出荣誉奖3项(论文)、一等奖10项(著作7项,论文3项)、二等奖44项(著作15项,论文29项)、三等奖87项(著作37项,论文50项)、优秀奖130项(著作50项,论文80项),大体上反映了武汉地区社科界两年来社科研究取得的新成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评奖工作得到了武汉地区大专院校、党校干校、科研院所、社团和党政机关研究部门等“五路大军”的高度重视,部分单位是首次参加,不少职业院校也踊跃参评,很多单位把获市社科奖作为衡量研究水平、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彰显了社科奖的权威性。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是武汉市社科最高奖,此项评奖共进行了十一届。由于始终坚持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按程序办事,所以每一届评奖都获得理想效果,赢得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称赞,都认为武汉社科评奖“评风正、信誉高、影响好”。
    四、倡导社会服务,促进公众社科素养提高
    一年来,市社科联始终把社科普及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精心打造“社科讲坛”、“双十”科普基地等科普品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以点带面,创新科普合作形式,拓展科普服务渠道,推动科普阵地建设,使社科普及活动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常态化,增强社科普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一是与省社科联联合举办“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2008年12月25日,“科普周”启动仪式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作了题为《理论的创新,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首场报告会,拉开了“科普周”活动的序幕,市社科联在常青花园同时开讲了《吃放心菜,健康长寿》的讲座。“科普周”期间的活动,湖北“荆楚网”可点击视频观看,全国二百多个网站进行链接,广大网民可从网上直接看到“科普周”的盛况,并可参与活动。
    按照市社科联布置,各学会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开展“阳光计划”、“健康宝贝热线·课堂”、“让我玩”等三个国家级城市青少年体育公益项目,惠及20000余名未成年人;武汉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深入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作台情报告50余场;市图书馆学会组织我市各公共图书馆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70余场次;市计划生育协会针对特殊人群,开发出的“生育文化园”、“水上流动宣传船”等计生服务项目,颇具特色。
    二是以“双十”科普基地为依托,组织学会和专家学者送社会科学知识下基层。为夯实“双十”科普基地,组织市社科联十佳学会、先进学会深入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乡镇建立科普基地,不断拓展和巩固科普基地,向党员干部、市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科学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健康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不少学会科普基地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如: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挂牌成立了“武汉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武汉延安精神研究会在江汉大学成立了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武汉老年教育研究会创办“全国老年教育科研基地”,已经获批成为首批全国老年教育科研基地候选单位。
    三是以“社科讲坛”为载体,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扩大对社会科学的认知度。为满足广大群众对理论和精神文化的诉求,打造品牌,市社科联主办、武汉图书馆承办的“社科讲坛”在武汉图书馆开讲了12期,活动邀请了武汉地区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演讲,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其中,“科学发展观与两型社会建设”、“少年儿童的同伴关系”、“我的未来不是梦——目标设定与职场成功”、“三国英雄与水浒英雄”等颇受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欢迎。
    一些学会也根据自身特点,办起了颇受市民群众欢迎的“讲坛”,如:武汉劳动保障学会举办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讲坛近百场次;中共武汉党史学会开展党史宣讲,深入推进党史“六进”工作,全年共宣讲20余场次,听众达12000余人次;市会计学会举办各类培训班、继续教育班、职称考前培训共十余次。这些学会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密切了与广大市民群众的关系,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也从市民群众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增添了学会的生机活力。
    五、充分履行职能,优化社团服务
    2008年,市社科联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靠学会、建设学会、服务学会,学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做好直管社团和团体会员单位的年检工作。2008年,在市社科联的帮助下,直管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均已通过市民政局的年度检查。
    二是注重发展新的社团。2008年,吸纳武汉市老教授协会为新的团体会员单位。
    三是健全完善基本工作目标制。我们给各学会下达的“1、2、3、4”的年度工作目标,即每年召开1次理论研讨会、组织2次咨询服务和宣传普及活动、完成3项课题研究、发表不少于4篇质量较高的文章,经过市社科联部署、督促、检查,各学会都基本完成,不少学会超额完成基本目标。
    四是开展评先工作。两年一度的开展评选先进学会和先进学会工作者已经形成制度。年初,我们对评先工作进行了部署,年底,组织召开了学会秘书长工作研讨会,会上,交流了学会工作经验,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评了2006—2007年度十佳学会、先进学会,现已根据评先条件,确定了十佳学会带头人、先进学会带头人和先进学会工作者。开展评先工作,密切了市社科联与学会的关系,鼓舞了学会和会员的干劲,增强了市社科联的凝聚力。
    过去一年,市社科联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的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与时代发展的步伐还不太适应,主要表现在桥梁纽带作用发挥需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服务学会的方式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在2009年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开创市社科联工作的新局面。
主办: 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 武汉市汉口发展大道495号
电话: 027-82616612 邮编: 430019 电子邮箱: wuhanxuekan@126.com
网址: http://www.whskl.org.cn 鄂ICP备09012055号-1 技术支持:劲捷电子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770号